楼主 施老师2010/1/7 13:04:00
3 = =2010/1/7 13:27:00
12 = =2010/1/7 14:26:00
13 = =2010/1/7 14:27:00
pipetman (哦,金花!啊,大龙!!): 这一次方舟子打施一公,开始是以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规则说事,到最后忽然冒出一句施一公宣称中国人不配享有美国的民主。颜宁为师辩护,方舟子前面几条都不回应,偏偏抓住翻译的美国的民主不能简单地适用于中国纠缠起simply。 按说施一公这次就算不慎触犯规则,那么合理的程序是先举报给基金位,假如基金委无作为,则指责基金委;如果基金委有行动,而施一公狡辩,则应狂踩施一公也 不迟。何以分分扰扰纠缠不清呢?网上诸君显见是年轻人,包括那些王鸿飞、颜宁也是个象牙塔里出来的,看不到事物本质,还给自己惹麻烦。 翻翻历史,就知道施一公是真真正正触怒了方舟子,不是学术,而是两条: 1.“民主” 2. 学术成就 方舟子何许人?看看新浪网页对他的介绍 http://tech.sina.com.cn/d/focus/fangzhouzi/index.shtml “方舟子,闻名学者。 本名方是民,1967年9月生于福建云霄县。1985年考人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系。1990年本科毕业后赴美留学。1995年获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先后在罗切斯特大学生物系、索尔克生物研究院做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为分子遗传学。定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为自由职业者,主要从事网站开发和写作。” 先说句题外话:方舟子什么时候成了闻名学者了?哪个方面的?谁定义的? 再说正题:方舟子与施一公同年出生,同年人大学,同年出国,同年拿Ph.D,只可惜十年之后,施已经是公认的华人生物学家中的佼佼者,公认的闻名学者;而方舟子却只能自封一个闻名学者。一个混迹于生物圈超过10年的人要放弃自己的专业总是不情愿的,心里总有那么一丝酸楚;一碰到同年几乎同等教育而又极为成功者,那嫉妒之情便如滔滔江水,自己也控制不住吧。 再者,方舟子在科大求学期间正是方励之任科大校长,普及民主教育的时候。(又题外话:方是民与方励之有血缘关系吗?)方舟子想必不会不参与64,不会与64血卡无关。那他施一公也是同时代的愤青,也与64月兑不了关系,想来也是64血卡。而你施一公不但不与G·C·D不共戴天,反而大声宣扬美国民主不适用于中国,你这叫什么?这叫背叛。我们要捍卫的是言论自由,是民主,你施一公真不是好人啊,看我怎么让你身败名裂,让你投靠G·C·D! / 这回明白了吧?看事物要看本质。 修改:·pipetman 于 Aug 25 01:53:34 修改本文·[FROM: 67.18.]
=================
gggoogler (业余爱好是睡觉): 我个人直觉是:施一公是真真正正触怒了方舟子,是: “民主”。
他们那一代人,视这个为神物,不惜搞出腥风血雨。真正惹怒了方的是这个。。
修改:·gggoogler 於 Aug 25 02:13:37 2008 修改本文·[FROM: 75.82.]??
=================
netghost (Up to Isomorphism): 莫名其妙,觉得痛苦了还不逃,这不是受虐狂还是什么??
都现在了还有人觉得搞科学就应该吃苦,真是无语。 : 方就是怕做薄厚的痛苦,逃离了这个行业,1998年就月兑离了。。。估计开始是随便搞 : 的打假,后来越卷越深了。。。我不是很看得起他,我认为他是行业逃兵。他的科 : 普在我眼里一钱不值,当然对很多人有用。我这里说,我在BBS 上第一次说;
方的 : 科普在我眼里一钱不值。以前也从来没有说过他坏话。 : 我信仰中医,但不迷信。我认为方只是用当代的科学知识去JUDGE 别的领域。在他 : 眼里,世界就是所有大学研究所
研究系,专业的总和。
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 : 在无边无际的世界,有几个小斑点,比较可靠地研究清楚了,这就是大学里教授的 : 东西,称之为专业的东西,这些小斑点外缘在扩张,这就是我们这些WSN 正在干 : 的事情。还有些地方,前人模糊指了指,有些有趣的东西,但不是非凡SOLID,确实 : 在我们这些斑点之外。可以称为前科学。
==================
Wolbachia (爱其死以有待也,惜其生以有为也): 方舟子本来就是周兴,来俊臣那种人,你以为那些人要是没有无限变态的睚眦必报刻薄寡恩能担当得下来的? : 我有同感,以前方舟子虽然有些偏激,但打假对国内学术界还是很有用必要的。但这次 : 不知为什么有种感觉他似乎为了某些私人恩怨,不是那么光明正大的。
26 梦游天姥吟留别2010/1/7 17:21:00
29 - -2010/1/7 17:48:00
![]() |
生命学院施一公、医学院颜宁研究组在Nature发表article,报道甲酸通道结构 [2009-11-26 09:40:27] |
![]() |
施一公教授在Cell发表综述文章,详解蛋白磷酸酶的结构与功能 [2009-11-14 12:04:04] |
![]() |
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组在ABA受体研究领域取得突破 [2009-11-09 14:17:21] |
![]() |
阎健斌和张弛等研究生在植物激素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2009-09-15 11:05:27] |
![]() |
生命科学学院施一公教授团队在《PNAS》杂志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2009-09-07 14:20:25] |
![]() |
生物系吴嘉炜、施一公两位教授相继在《Nature》、《Science》杂志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2009-08-26 13:30:18] 清华生科最近发表的成果大都和施一公有关 |
35 = =2010/1/7 18:29:00
87 = =2010/1/9 8:54:00
摘要: 首先我想先谢谢科学新闻,谢谢给我这个机会,说心里话,本来觉得这样一个讨论会,期望值没有很高,但是第一个小时过了以后感觉非常激动,刚才听了张杰老师讲的一些东西,他的幻灯片一张一张的感觉很亲切,里面的很多观点、想法我觉得和我本人的想法挺口勿合的, |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google_ad_client = "pub-3332019644544960";
/* 336x280, created 9/27/09 */
google_ad_slot = "0516929991";
google_ad_width = 336;
google_ad_height = 280;
//-->
</script>
<script src="http://pagead2.googlesyndication.com/pagead/show_ads.js" type="text/javascript">
</script> |
摘要: 千人计划的评审,我也讲一点,我觉得应该有两个委员会来评,而不是像去年第一期千人计划那样评,甚至还有20分钟面试,我觉得很不好,也很不对,没有说引进人才、高层人才这样引进的。张老师在讲人才引进的时候,我 |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google_ad_client = "pub-3332019644544960";
/* 336x280, created 9/27/09 */
google_ad_slot = "0516929991";
google_ad_width = 336;
google_ad_height = 280;
//-->
</script>
<script src="http://pagead2.googlesyndication.com/pagead/show_ads.js" type="text/javascript">
</script> |
摘要: 你有了人自然会有产业,别忘了美国最发达的地方是两个地方,一个是波士顿一个是圣地亚哥,不就因为这两个地方的科学家撑起来,包括硅谷也一样,在斯坦福附近,有了人就有了一切,科学家在中国这块土地不是“Survive |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google_ad_client = "pub-3332019644544960";
/* 336x280, created 9/27/09 */
google_ad_slot = "0516929991";
google_ad_width = 336;
google_ad_height = 280;
//-->
</script>
<script src="http://pagead2.googlesyndication.com/pagead/show_ads.js" type="text/javascript">
</script> |
88 = =2010/1/9 8:56:00
91 = =2010/1/14 10:42:00
http://www.nytimes.com/2010/01/07/world/asia/07scholar.html
China’s leaders do not. Determined to reverse the drain of top talent that accompanied its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 they are using their now ample financial resources — and a dollop of national pride — to entice scientists and scholars home.
The West,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particular, remain more attractive places for many Chinese scholars to study and do research. But the return of Dr. Shi and some other high-profile scientists is a sign that China is succeeding more quickly than many experts expected at narrowing the gap that separates it from technologically advanced nations.
China’s spending 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has steadily increased for a decade and now amounts to 1.5 percent of gross domestic product. The United States devotes 2.7 percent of its G.D.P. to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but China’s share is far higher than that of most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Chinese scientists are also under more pressure to compete with those abroad, and in the past decade they quadrupled the number of scientific papers they published a year. Their 2007 total was second only to that of the United States. About 5,000 Chinese scientists are engaged in the emerging field of nanotechnology alone, according to a recent book, “China’s Emerging Technological Edge,” by Denis Fred Simon and Cong Cao, two United States-based experts on China.
……
92 = =2010/1/15 0:34:00
事业的成功也给施教授带来了优越而幸福的家庭生活。在普林斯顿,学校资助他购买了500平方米的独栋别墅,他拥有15亩土地,一对龙凤胎儿女……
然而,面对广阔的事业发展前景,面对优越的生活条件,施一公却作出了一个让许多人为之惊讶而敬佩的决定:放弃这一切,全职回国,回到母校清华。在他看来,“爱国是最朴素的感情,有谁不爱自己的母亲呢?”
曾在普林斯顿大学施一公的实验室读博士生和博士后的颜宁,现在清华生物系任教。她佩服地说:“施一公常常结合自己丰富的经历,给海外的中国学子讲爱国,他就像是我们的辅导员,说出来的话让我们更信服,而不是唱高调。他是真正的赤子,他回国到清华工作,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在清华,施教授开始了事业的新征程。他现在每天都工作16个小时以上,不知疲倦地忙碌着。他说:“回到清华后,我每天早上都很激动,又是新的充实的一天,又可以做很多事情。当你很有理想、心情愉快的时候,就觉得特别有劲。”
他还是像学生时代那样充满激情,只是谈到家庭时,会有一些愧疚。由于儿子的病需要在美国治疗到明年年底,支持他回国的妻子明年才能回国与他团聚,他对家庭的照顾太少了。
尽管清华已尽其所能地为施一公的科研提供便利条件,但仍无法与他在普林斯顿大学的条件和环境相比。在普林斯顿,他直接可以在超净台面上做实验,而回到清华,他必须建立专门的细胞间。
但这些毫不影响他回到祖国的兴奋与激情,他每周都爬一次香山,每次都从北门最陡的地方爬上去。“第一次爬的时候花了 近两个小时,累得不行。现在,直上直下2300多个台阶,半个小时就爬上去。他有时就想,回国不一定有多累、多艰苦,这点累是一种享受。就像大学时练体育,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他说。
经历攀登的艰辛,山顶总会有无尽的风光。如果仅仅因为科研,施一公不会回来。他有更高的理想和追求。
施教授说:“中国的科技和教育体制、中国大学的科研和教学,都与美国一流大学有相当的差距,中国正在为此而努力。我会发自内心地为清华、为中国科技和教育体制的进一步发展付出更多。”
他在国外时就为中国的科研体制等建言献策。他还关注中国一流大学的发展,他认为:“世界一流大学,只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有一支世界一流的教授队伍,二是有一个适合一流教授队伍生活工作和学习的软环境。”
施一公目前正与清华的同事们做一个长远的规划,利用清华有限的资金和空间,精打细算找出一些发展前景广阔的生命科学学科和专业方向,并利用他的号召力,吸引更多世界优秀人才加人。
在回国时,他给普林斯顿大学校长的信中写道:“我回到清华,对普林斯顿大学的贡献会比身在普林斯顿大得多。我希望将来能进行更多的学生交流活动,使普林斯顿、耶鲁、哈佛等这些名校的本科生有机会到清华来、到中国来,因为这三所大学的学生很多都是美国未来的领导者,我希望美国这些优秀的人才在年轻的时候能在中国待上一段时间,真正了解中国。”
他说:“现在很多人缺乏理想,缺少那种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不会放弃的精神。”他希望自己能在清华为本科生开设一门思想政治课,用他在国外曲折而真实的经历,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再过二三十年后,当我在清华退休时,看到自己有那么多的学生成为理想远大、影响社会甚至影响世界的人,那将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啊!”施一公充满希望地说。
f
s
100 ...2010/1/15 8: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