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条/页,1页
1楼主 ...2007/1/16 15:23:00
日本天皇起源之谜
日本天皇血脉到底是起源于中国?还是朝鲜?还是亚洲的某个游牧民族?长期以来,由于日本皇室被神化、关于皇室的史料记载充满断层,日本皇陵又严禁外人进人,天皇的“身世”始终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谜团。
日前,部分皇陵的首度开放也许让人们有了接近真相的机会
天皇身世或将揭开神秘面纱
早期日本天皇到底是日本人还是外国人?部分皇陵的首度开放让当代人有了接近真相的机会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秦帆发自东京 日本《读卖新闻》近日报道,日本将首次向学者开放部分天皇陵,以便对天皇的祖先来源进行研究。本报记者1月10日致电专门负责皇室消息发布的日本宫内厅,查证有关消息,宫内厅负责人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他们还没有批准考古学会参观天皇陵。只是说从1月1日起开始受理考古学会的调查申请,但至今考古学会还没有和宫内厅取得联系。
据《读卖新闻》报道,这次共有11座皇陵得以开放,但该报没有具体透露是哪11座皇陵。被日本媒体明确提及的只有一座,就是日本皇陵中最大的仁德天皇陵(日本第16代天皇)。宫内厅负责人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读卖新闻》中提到的11处皇陵是两年前申请的,现在要重新申请才可以开放。
早期皇陵身份成谜
日本历史对天皇祖先的记载非常模糊,只说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后裔,一直到第10代的崇神天皇的身份才有实际文物支持。以至于包括日本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历史学家都认为,日本天皇的祖先根本不是本地人,而是中国人或朝鲜人。
其实,不光学者怀疑,就连日本天皇本人也有所疑问。现任天皇明仁过68岁生日(2001年)时就曾谈起自己的先祖,他说:“就我而言,我感觉自己与朝鲜半岛有某种亲切感。据日本编年史记载,桓武天皇(日本第50代天皇)的母亲是古代朝鲜百济王国一位国王的家族中人。”
日本考古协会的专家和其他一些学者也一直在恳求官方开放部分皇陵,以“验明正身”。但专门负责打理日本皇室一切事务——当然也包括皇陵的日本宫内厅以担心打扰已故天皇灵魂安息为由,一直拒绝向公众开放天皇陵墓。英国《泰晤士报》甚至认为,日本Zheng__Fu严禁学者调查天皇皇陵,可能就是怕发掘出天皇是来自中国或朝鲜半岛的证据。
而且令日本皇室和宫内厅感到尴尬的是:当初指定某一个陵(主要是指早期天皇陵)就是天皇陵时很匆忙,很多指定有误,而且修建年代无法确定,还有的无法确定陵内下葬人的真实身份。也就是说,很可能悉心供奉的所谓天皇魂灵实际是属于某个王公贵族甚至普通人的。继体天皇(日本第26代天皇)陵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宫内厅在日本历代天皇陵要览中认为继体天皇陵是位于太田茶臼山的古坟,而学者则普遍认为继体天皇陵墓是位于日本高月市的一座古坟。
严格限制考察范围
经过漫长等待之后,日本宫内厅能够答应开放,确属不易。其态度的转变一方面是因为受到了社会舆论希望知道天皇起源真相的压力,是民间学者长期与宫内厅交涉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因为随着天皇地位的下降,日本皇室也已经在这个问题上不再固守传统观念。
不过,日本宫内厅虽然是“开了口子”,可据《读卖新闻》报道,日本宫内厅对学者开出了近乎苛刻的限制——进人皇陵的范围是到坟丘内第一个台阶为止!而且每个学术团体只能派一人进人。
不过,千万表以为这些学者毫无“用武之地”,日本皇陵从建筑结构上一般内外都分好几层,尽管允许参观的地方应该还离灵柩很远,但是可以看到陵内墙上的壁画。那些壁画很有研究价值,据说曾有一些古陵内的壁画的天文图描绘的是朝鲜半岛上空。还有一些图案内是中国古代的天干地支。
据报道,除了历史学会外,宫内厅也将向植物学专家开放皇陵考察。据说是因为皇陵前种了很多天皇生前喜爱的植物。
探秘天皇陵
日本的天皇陵园到底有多神秘?让我们去看个究竟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秦帆发自东京 1月7日,瀑风骤起,酷寒。正放长假的日本人都不愿出门,大街上冷冷清清。但有一个地方属于例外——东京都八王子市的昭和天皇陵园。因为这一天是昭和天皇(日本第124代天皇)的驾崩日。每年,陵园都会举行纪念仪式,皇室家族也会悉数到场。
天皇陵园什么样?除了皇族外,什么样的人会在这一天去参拜天皇?为了找到答案,笔者于7日一早到达了陵园。
皇家陵园戒备森严
陵园不收门票。每个来陵园的人,都在人园前先低下头,鞠一躬才进人。笔者看到门口的告示牌上写着“非参拜者不得人内”的字样。
走进陵园,感到脚下软软的,原来园内道路都是用细小的石子铺成的,轻轻踩在上面,就沙沙作响,和空中呼呼的风声呼应,给人一种凄凉、孤独之感。这条“表参道”(中央大道)足有5米宽,400米长,路旁种了约150棵京都北山杉树,棵棵参天挺拔,像是拱卫皇陵的“士兵”。
据介绍,陵园占地46万平方米,共有大正天皇(日本第123代天皇)及皇后,昭和天皇及皇后四座皇陵。顺着“表参道”径直往前走,到了尽头,路就自然分成两叉,一条通往大正天皇陵,一条通往昭和天皇陵。因为这天是昭和天皇驾崩纪念日,昭和天皇陵前的警卫明显比别处多。
大正天皇是昭和天皇的父亲,两座陵离得不远。陵的外形都是上圆下方,高11米左右。
昭和天皇陵内,存放着天皇的灵柩,一般人不准进人陵内半步。天皇陵前,立着牌坊,下面还有3级台阶。在牌坊和台阶之间,有一层铁围栏。一名参拜者刚踏上围栏下的台阶,旁边的警卫就立刻上前制止:“不能上去!”
皇族可人陵园神秘处
在昭和天皇陵前,搭了很多临时帐篷。据警卫说,是为当天来参拜的皇室成员搭建的。皇室成员是可以进人皇陵内部的,他们进去一呆就是一个多小时,到底在里面能看到什么,让人不禁充满好奇。
笔者参观完四座陵墓,走到门口不远处时,被警卫呵斥,“快点出去,有车进来!”原来是皇太子一家的车要来了。笔者刚走出去,警卫们就把住了门两侧,“皇室成员在里面,现在不得人内。”警卫说。
皇室绝对是这场祭祀活动的主角。一位知情人介绍说,人口处的大广场,平时是停车场,但今天因为皇室成员来,所以不让停车。如果天皇来的话,因为是乘直升机,这里干脆就变成临时的“御用停机场”。
寒风中等待皇室成员
寒风中,门口聚集的参拜者越来越多,他们很多是来看皇室成员的。
笔者和一位60多岁的姓神山的女士聊起了天。“我每年1月7日都来。一是因为住在附近,方便;二是因为来惯了。小时候,正是打仗的年代,每年元旦学校都组织我们举着太阳旗来参拜,参拜后才可以开课。那时参拜的礼节很严格,要深鞠两躬,拍两下手,再鞠一个躬。皇室成员来时,国民都要把头深深低下,不准看他们的脸。那个时候我听见皇室成员从面前走过的声音时,心里非常紧张。而现在不同了,皇室的人会主动和我们打招呼,很亲切。我今天来,不为了参拜,主要是为了和皇室见一面。”
正聊着,皇室专车出来了,车在人群前缓缓停下,皇太子一家透过车窗伸手向大家致意。短短的几秒,神山却等了一个多小时。
天皇在百姓眼中不再是神
在当天的参拜者中,几乎没有年轻人的身影。
“除了一些老年人和右翼人士外,现在多数国民对天皇的态度有了很大变化。”神山告诉《国际先驱导报》。
果然,除了少数像神山女士这样的普通人外,人群中绝大多数都是右翼团体的成员。他们有一身典型的“右翼行头”:从头到脚一身黑,有的头上紧绷“天皇万岁”的绷带,身披“天皇崇拜”的宣传标语,手举“日本人要团结在天皇周围”的标志牌。知情人告诉笔者,一般的参拜者并不需要这身“全黑行头”,只需穿普通衣服来参拜就可以。
神山女士对右翼的印象很不好,“那些人太可怕了,我觉得他们是来捣乱,破坏气氛的。他们把天皇捧成‘神’,而我没有他们那么崇拜天皇,只是觉得现在的皇室成员们举止优雅,有日本传统美,比以前更容易亲近。”
陵墓真假难辨
由于有关古代日本的史料极其缺乏,这些陵墓究竟是不是天皇陵,其实很难确定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刘华、刘俊发自北京 天皇陵墓一直带着神秘色彩,即便在日本,“除了考古学家和一些历史研究者外,很少有人了解,更别提去看了”,浙江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王海燕对《国际先驱导报》说。她曾经在日本学习过两年日本古代史。
陵墓凸现“大和”盛衰
据了解,日本最大型及最重要的陵墓就是包括124位日本天皇在内的896个皇室坟地。
这些皇室坟地中,古坟大多利用天然地形造坟,建于山顶、山腰位置。根据古坟堆土的形式,有圆坟,方坟,前方后圆坟,上圆下方坟等等的区别。其中以前方后圆坟的规模最为雄伟,形状也十分优美,再加上它是国外没有而日本独具的形式,所以可以把它称为日本高冢式古坟的代表。
根据古坟外形的发展演变,一般又可分为前、中、后三期。有趣的是,它恰好同日本国家开始统一、大和朝廷昌盛、最后走向衰亡这一过程相一致。
早期古坟主要以圆形、山形为主。5世纪以后是古坟的中期,此时古坟结构以前方后圆为主,这一时期,高冢林立,形象地反映着当时大和政权的兴盛和大王的权威。仁德天皇陵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6世纪以后,随着薄葬思想和佛教的盛行,古坟规模逐渐缩小,平安时代末期开始,天皇驾崩后改为火葬,骨灰、头发、牙齿、手臂等存放在寺院的方形堂、多宝塔和石塔里。自第118代后水尾天皇后,再次改为土葬,陵墓的形状变为圆形或上圆下方。
世界第一皇陵”严密封锁
座落于大阪府堺市大仙町的仁德天皇陵占地面积47万平方米,被认定为现存最大的天皇陵。
日本人还认为,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帝王陵墓,甚至大于胡夫金字塔和秦始皇陵。
仁德天皇是传说中的第十六代天皇,大约生活在公元5世纪初。这期间正是大和朝廷统一国家的鼎盛时期,也使得它比起前期古坟显得气势磅礴。
根了解,仁德天皇陵全长486米,后圆部直径249米,高35米,前方部宽305米,高33米,周围有三道壕沟保护。为了营建出仁德陵的高大,不知有多少无名的人被迫付出了难以计量的劳动。
曾有土木专家推算过,得出了下面这些惊人的数字:大坟所用的总土方约1405866立方米。这些土方如以一人之力,从平均200米外的地点搬运而来,当共需1406000工次,以千人之力搬运而来,当共需4年。
仁德天皇陵地处一个古坟群落之中,其北面是反正天皇陵,南面是履中天皇陵,这三座陵墓被称为“百舌鸟耳原三陵”。根据宫内厅的规定,为了防止已故天皇的陵寝受到打扰,外人不得进人各天皇陵区。
“历史”不如说是“神话”
“19世纪,明治Zheng__Fu根据传说和部分日本史料,认定其中的部分古坟为历代天皇陵墓。”中国研究日本古代史的权威、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教授王金林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说。但是,由于有关古代日本的史料极其缺乏,这些陵墓究竟是不是仁德天皇或者其它天皇的,其实也很难确定。
“大和政权时期,日本的天皇贵族以及豪门大户,普遍以为自己建造高大的坟墓为荣。”王海燕认为,现在被称为“天皇皇陵”的不排除是“豪门大户”陵墓的可能,因为当时的天皇权力并不集中,需要依靠大的氏族的力量巩固政权。
现有的《古事记》和《日本书纪》等书籍,与其说是史书,“不如说是当年日本皇室为了给自己增加道义基础而编纂的神话集,”王海燕解释说,特别是第十五代天皇之前的十多位天皇,其相关记载都很难作为历史来看待。
目前,日本官方已经为8世纪前的绝大部分天皇分别认定了陵墓,比如奈良县的一座古坟就被认定为神武天皇的陵墓。打开这些“天皇陵墓”后,如果其中的遗体年龄与既有的说法对不上,将会对日本皇室的正统性构成极大的挑战。
来自中国?朝鲜?游牧民族?——有关起源的三个版本
日本关于天皇的记载充满了许多断层,由此便衍生出了关于天皇起源的各种版本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刘俊、刘华发自北京 开放天皇陵墓之所以能如此引人关注,其中一个最重要原因是天皇祖先来自何方的谜底有望被揭开。
根据日本史学界的公开材料,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在公元前660年即位,他一直被日本神道教传说为“天照大神”的后裔。而考古学上最早可考的天皇是第十代的崇神天皇。
这使日本关于天皇的记载充满了许多断层,由此便衍生出了关于天皇起源的各种版本,一种最为普遍而又备受争议的看法认为:天皇的祖先很有可能是中国人或朝鲜人。
血统说之一:中国人?
在中国史学界曾经比较盛行的观点认为,神武天皇就是当年秦始皇派遣出海求仙药的徐福。其最主要的历史论据是:根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10年,徐福奉秦始皇之命,率“童男童女三千人”和“百工”,携带“五谷子种”,乘船泛海东渡,成为迄今为止有史记载的东渡第一人。
不光中国人这么认为,连日本国内也有很多人持同样的观点。日本前首相羽田孜就称自己是徐福的后裔。日本人都尊徐福为“司农神”和“司药神”。至今,日本仍保留着包括徐福墓、徐福宫、徐福上陆纪念碑在内的许多遗址。每年秋季,佐贺县人民都要向供奉在“金主神社”中的徐福敬献“初穗”。每隔50年,要举行一次规模盛大的祭奠。
“但这些不足以说明天皇起源问题。”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王金林教授对《国际先驱导报》说,徐福东渡这个故事本身就存在很大的争议,找不到可靠的历史文献来证明,即便是真的,《史记》中也并没有讲明徐福渡海到了何处。
他进一步解释说,日本近代天皇制的确有些部分起源于中国,生活特色、信仰特征比较类似。但这并不能证明中国人就是日本天皇的祖先。对此,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教授李卓也很认同:“虽然秦、汉代远古时期,中国战乱,有大批中国人逃亡到日本移居,(但日本天皇)是不是起源于中国很难说。”
血统说之二:朝鲜人?
与天皇血统来自于中国相比,天皇之根脉来自于朝鲜的说法似乎更具有遗传学上的“论据”。
据报道,考古学家在1980年代,曾为一副日本原住民骸骨进行DNA测试,得出的数据和现代日本人差异很大,仅和北海道一批现存的少数族裔稳定;东京大学医学院的德勇胜士也在2003年,比较了东亚各国人第六号染色体的HLA遗传基因,结果发现日本人不像冲绳人或北海道阿伊族人,反而更像朝鲜人。
另一个被广为流传的例子就是,明仁天皇68岁生日那天承认,桓武天皇的母亲是古代朝鲜百济王国一位国王的家族中人。他的依据是日本编年史上的明确记载:“公元781年即位的桓武天皇的母亲就是古代朝鲜百济王国的王族中人。”
对此,浙江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王海燕则质疑说:“明仁天皇之所以这么说,有可能出于其他的目的,比如外交的考量等等。还有即便最后证明是朝鲜人,这无形中给当年日本侵略朝鲜提供了很好的借口。”
血统说之三:亚洲游牧民族?
据悉,另有考古证据证实,古代的日本是由众多的部落国家以及自东北亚迁来的游牧民族融合演变而成。当时处于部落战争时期,由于生产力比较发达,所以来自中国和朝鲜的部落大王可能在战争中占据有力的位置,最终统一其它部落,并进而成为第一个天皇。
从陪葬品的考古结果来看,早期天皇古坟的陪葬品以镜、刀为主要祭祀用品。而中期天皇古坟与早期古坟相比,陪葬品中多了很多大陆化的贵族生活物品,如金饰、玉饰等,还出现了马具。部分学者据此结合其它史料认为,5世纪以后的天皇和此前的天皇实际上并不属于一个家族,目前的天皇家族是从北九州一带东征而来。
王金林的观点是,根据他多年的研究经验,天皇的起源最终可能还要从日本大和民族自身去寻找。
王海燕认为,日本Zheng__Fu开放部分天皇陵墓不代表说天皇在日本不再神圣。从另外一角度来看,这反而说明,日本这个在外界看来总是借助外来文明才崛起的民族,希望通过陵墓的开放和挖掘告诉世人,证明他们本民族的文明“也很行”。
如果古代天皇不是日本人
日本人能容忍皇灵被“打扰”,而且可能有朝一日被告之天皇是外国人吗?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秦帆发自东京 关于日本天皇的起源,日本国内考古学界看法不一。
而负责管理天皇陵的宫内厅日前首度开始受理人陵研究申请,天皇的“身世之谜”很可能被越揭越多。对于这些,日本国民是怎么看待的呢?《国际先驱导报》对不同年龄层的日本人进行了采访。
多数日本国民支持开放皇陵
63岁的中岛国臣认为,有必要开放皇陵,但如果要挖掘的话,应该慎重。毕竟是皇陵,供奉着天皇的灵魂,不应打扰灵魂安息。
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四年级的保田德明则认为,“以前宫内厅以怕打扰天皇灵魂安息为由拒绝开放天皇陵,这不过是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罢了,背后肯定有对皇室真正血统的担心。那时考古专家们只能通过航拍图片来研究,成果甚微。这次开放部分皇陵,本身就是个进步。但天皇对于日本人来说还是个比较神秘的存在,如果什么都公之于天下,多少会有些抵触感。”
大学四年级的石泽和也说,“开放皇陵没问题,埃及的金字塔不也开放了吗?天皇不是普通人,他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对于研究日本古代史来说非常重要,陵墓开放也是不得已的。”
在日本各大网站的论坛中,也出现了很多关于天皇陵开放的讨论,很多人都对禁止进人天皇陵调查的制度感到不满,认为有必要对考古专家开放。一位考古专家说,开放天皇陵甚至允许挖掘天皇陵,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但应该在技术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进行。
更看中天皇对国民的贡献
开放皇陵,万一研究得出古代天皇不是日本人的结论,日本人能接受得了吗?
一位52岁的女士说,如果天皇真是朝鲜人,那现在Zheng__Fu和朝鲜之间的纠纷就显得有点奇怪。“既然有同样的祖先,更应该友好地相处才对。”
大学生石泽也说,古代天皇是不是日本人并不重要,即使是外国人,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了两千多年,应该算是日本人的一分子了。
大学四年级的内田奈津美认为,“天皇完全有可能是其他国家的人,本来都是亚洲人,面孔都差不多,没有必要分得那么清楚。如果是战争年代的话,很难想像这种说法会被认可。因为那个时候天皇是‘伟大的日本人’的象征。”
通过亲身采访和查阅大量网上讨论,笔者发现普通日本人对天皇的起源关心度并不太高,而且多数都认为即使古代天皇不是日本人,也是很正常的。他们更看重的是现在天皇的所作所为,还有对国民、对世界和平所做及应做的贡献。
4 僵尸2007/1/16 16:24:00
55条/页,1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