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真的很感謝各位對本欄一直以來的支持,ただいま,雖然筆者書寫的時間已經是2007年(後按:現在已經是2008年了!),還在寫90年代好像有點落伍,但ongakuen.com作為一個時代的見證,這連載我一直堅持著的,就是會寫至100章。
筆者一直也在想,回歸作應該寫什麼才好,最後決定寫工藤靜香。在以前的不少連載都記述著80年代偶像風潮如果延續至90年代,卻偏偏無視某一些歌手的個人特質與當紅因素。這個想法在本連載休業中時我想了很多,亦看到很多不同論壇對相馬或是北澤的批評,我不知北澤怎樣想,對我而言只想比以前做得客觀和宏觀,畢竟日本樂界是一個大觀園,音樂風格不同的歌手各走極端,技術層面高低差異也非常大,取得一個平衡點將會是我憑我這支筆所想做的工作。
基於以上思維的改變,以前從沒有想過要寫的工藤靜香,就變成今章連載的主角。工藤靜香在80、90年代日本樂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曾被稱為80年代後期的四大偶像之一(另外三位是淺香唯、南野陽子、中山美穗)。 靜香雖然是80年代強力的偶像,自身最大 HIT 曲卻出現在90年代,其後在音樂事業出現過小陽春,但無可否認是慢慢從高峰滑落,及至與「視聽率の男」木村拓哉結婚,一切一切都相當傳奇,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偶像從高峰過後像是有一定法則。
說日本偶像萬變不離其宗不僅是事務所捧偶像的方法,也包括了偶像歌手們在高峰所走的路向。安室奈美惠的最高峰時代在小室哲哉麾下渡過,不僅尋找了不同的監製合作,也開始了作詞的工作;五十嵐充離開Every Little Thing之後,持田香織開始幕後工作,而且有越作越起勁的感覺;中山美穗的詞作作品也總不會在80年代時期聽到。以上例子說明,開始參與幕後製作的時期,多並不是一位偶像歌手最高峰的時期。工藤靜香也一樣,從前她所依賴的黃金幕後組合是松井五郎╱中島美雪+後藤次利。
中島美雪不用多說是誰了吧,她也是靜香的偶像。松井、後藤則皆為80年代至90年代初最為高產的作詞家╱作曲家。後藤的比其餘兩人更為重要,因為直至93年,靜香的所有作品都是由後藤所作曲。然而很實在的說,後藤並不說得上是很出色的作曲家,加上唱片公司在當時為偶像歌手的製作唱片手法,靜香大部份歌曲給人的印象並不說得上深。
靜香能夠成為當紅偶像,個人魅力佔了重大的比重。她那種獨特的個性加上古典病態美的外貌,這類型的偶像在日本流行樂史上並不多見,肚滿腸肥的泡沫經濟中,靜香的仙風道骨正好作一個平衡(這點和 90 年代末的「治癒系」風潮倒有相似之處)。中島美雪雖然多為靜香作詞,但多是流於為偶像歌手的創作,沒有中島美雪本身的個性。然而這個狀況被93年的「慟哭」所改變。
「慟哭」是筆者認為後藤創作歷史中最出色的作品,這首歌為靜香帶來最接近百萬銷售數字的單曲。但是隨之而來的,是持續的低迷,93年後,靜香和後藤的合作關係也宣告結束。 94年的「Blue Rose」開始找來全新的班底,當然最特別的地方是由自己以筆名「愛絵理」作詞(在此之前「千流の雫」也是由愛絵理作詞,謹此一例),從其日後的單曲大部份由靜香自己創作這點可以看出她轉型的決心。
但諷刺的是,靜香自己參與製作的歌曲多是不很成功的作品,相對而言,這這期間靜香的幾首 HIT 曲,都是由別的音樂人所創作的。「激情」是久違了銷量達40萬張的單曲,便是中島美雪首次為靜香創作曲詞的作品。與石橋貴明組成的Little Kiss,他倆接口勿鏡頭成為一時話題的「A.S.A.P.」就是她偶像時期常見的組合秋元康╳後藤次利所作。 靜香到目前為止最後一首 HIT 曲「きらら」,就是河村隆一為她創作的電視劇揷人歌。 這個諷刺也給各位偶像歌手一個警惕–別沾手創作。那個啟示實在是與當時的盛行創作風氣所違背的,但也是90年代樂界最好的寫照。 進人了2000年,浜崎あゆみ曾統治著一個時代,她的自身經歷也打破了靜香的這個啟示。 |